沙漠与绿洲气象简介
《沙漠与绿洲气象》(CN:65-1265/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沙漠与绿洲气象》立足新疆、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气象科研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气象服务效益、国内外气象信息动态等。该刊自办发行,主要面向气象部门广大业务技术人员,有关大专院校、民航、部队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科技人员。
杂志文章特色
1《沙漠与绿洲气象》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并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沙漠与绿洲气象》文内附图须无底纹、无底框线,尽量采用黑白线条图,线条均匀;照片要求图像清晰,扫描的图像分辨率要求不低于300dpi。推荐天气图等绘制成矢量图。Excel绘制的图需要提供原excel图表(稿件拟采用时,作为附件上传)。
3《沙漠与绿洲气象》文稿中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4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者应全列,超过3名者只列前3名,后加”,等(,eta1)”,外文参考文献需要提供该文献的外文数据库的链接。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研究论文,综述,科技信息,南疆大降水专栏,其它,其他,其他信息,译文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毋庸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AR5)再次证实,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由此引发风险越来越明确, 而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影 响的证据也越来越确凿.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中国作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一直非常重视气候变化.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 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自此,国家应对气 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智库机 构有力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将应 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入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中.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深入,气候变化对中 国中长期发展及战略部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将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必须 考虑的一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力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应是未来发 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对外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内更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摘要:选用阿克苏市气象站1954-2016年气候资料,分析63 a长序列观测资料发现,城市 化对阿克苏市气温上升的贡献占到了3/4,平均气温以0.33益/10 a的速度上升.1959年和2016年 2次迁站,前-次造成了风速和相对湿度不连续,后-次造成了平均风速断点.2016年台站迁徙 时新旧站年风向相符率仅有34.69%, 两站风向-致性不理想.两次迁站年平均风速均显示出典 型的干旱区台站迁徙特征,即新旧站差异较大, 1959年迁站古鲁巴克村站年平均风速比空旷的 机场小了近1/4; 016年迁站位于城市包围的旧站比位于空地的新站年平均风速小了 1/3,因此, 在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时需要对有城市化影响的风速资料进行校正处理方可使用.气温也显示 出典型的干旱区台站迁徙的差异特征,即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差值在暖季空旷的地方比城市内 高,而冷季相反.另外, 2005年由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使相对湿度产生了断点不能连续使用. 对资料断点进行订正,订正后的长序列资料分布更为合理.
摘要:以新疆区域500mx50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提取纬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栅格数据的基础上,使用考虑地形遮蔽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完成了新疆区域全年每日可照时间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新疆而言,可照时间7月最长,为441h;12月最短,为266h,区域内可照时间的离散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形差异所致;海拔高于1500m的山区对全区可照时间标准差的贡献率达到了80.1%;冬夏两季有较为显著的纬向分布特征,三大山脉地区可照时间与同纬度平地相比差异明显,表现出可照时间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地形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比较明显,坡度越大可照时间越少;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季,大致为可照时间南坡多、北坡少;随着地形开阔度的增大,可照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增加.
摘要: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08时,频率在30%以上;(2)城郊年平均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0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益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益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城区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h,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08-17时为下降时期,17-22时为迅速上升时期,22-08时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5)候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益,最小值发生在秋末第67候,为0.33益;(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18时)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日内变化即日变化,大家公认的.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1月24日广州白云机场出现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以及期间降水多相态转换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天气过程来源于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冷锋、中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给华南地区带来了较长时间的降水天气;白云机场上空存在多条0益等温线和逆温层,探空廓线多次穿过0益等温线,使得地面出现了雨和冰粒的相态转换;降水相态变化时暖层温度、0益层高度、位势厚度、边界层高度、气柱云水量和地表抬升指数等指数均发生较大变化;当降水相态为雨时,暖层温度逸2益,0益层高度臆975hPa;当降水相态为冰粒时,暖层温度臆0益,0益层高度艺1000hPa.
点评详情